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时值阳春三月,樱花盛开,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携手人文社科数智化研究基地、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于3月16-17日赴“英雄之城”武汉,与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系列交流活动。
双方就人文社科数智化主题展开深入研讨。2022年是北京大学的“数字与人文年”,提倡“数字为人文赋能,人文为数字赋值”,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开拓性探索尝试;武汉大学也在数字与人文领域早谋划、早布局,积极整合学校数字人文、大数据研究领域优势资源。两校以数智化研讨为契机,希望进一步加强人文社科领域强强联合、深度交流,探索未来文科发展新方向,把握新契机,开创新局面,开启两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高水平合作的新篇章。
3月16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人文社科数智化主题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北京大学人文社科数智化研究基地代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专家学者、社会科学部负责人,以及武汉大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大数据研究院专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成员等近30人齐聚一堂,分享人文社会科学数智化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深入探讨数字与人文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现场
会议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平台处处长方德斌教授主持。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德斌主持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首先致欢迎辞。他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更多文理交叉融合,朝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现了两校对未来文科发展的把握,体现了双方探索新文科发展路径的敏锐感与责任感。他高度赞扬了北京大学作为我国高校发展的领头羊,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同时拥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气魄。沈壮海希望将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融入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塑造新范式,提供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工具,以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思路开展有组织的研究,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在数字时代的发展和传播,提升数字中国的关键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随后他介绍了武汉大学数字与人文发展现状及规划,提出与北大未来构建强强联合深度交流的形式,开启两校人文社会科学更高水平合作的新平台。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致辞
在专家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以“数字技术与文科范式革命”为题,引入库恩模型对范式的特征和迭代做了介绍,对人文与社会科学、传统文科与数字化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深入阐释。他提出今天需要的是大团队、大数据和多学科,整个社会社会性的神圣和神秘终将逝去,个体的自我时代已经到来。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发言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费成以“数智驱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大数据研究院实践”为题,对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的架构和运行做了详细介绍。他指出,作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大数据跨学科综合性学术研究与服务机构,大数据研究院将进一步聚焦“数智x、数智+、+数智”,开展数智产品研发、资源共享和咨政服务,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势能、新动能、新效能。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费成发言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青生教授分享题为“北京大学文科图像实验室”主题报告。他表示,北京大学文科图像实验室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和世界艺术的重要基地。中心横跨多种学科,汇聚国内外专家资源,开展跨学科有组织科研,加强与政府、企业交流合作,产出有关汉代艺术、当代艺术等相关研究成果多项。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青生教授发言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于亭以“中国古代小学资源库和数据平台建设刍议”为题,介绍了中国古代小学资源库和数据平台,表示致力于保存和数字再现中国古代小学典籍,能够提升当前汉字文化圈语言文字研究的精度和广度,对于文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于亭发言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王腾蛟以“人文数智化研究基地的全球数据采集及数据仓库建设”为题,以人文社会科学数智化基地的数据仓库为例,分享了数据仓库支持多学科交叉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多项应用的成功经验。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王腾蛟发言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王晓光以“文化遗产智能计算的概念与实践”为题,重点介绍了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建设情况,提出文化遗产智能计算秉持数字人文研究理念,能够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再造与活化,促进文化遗产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的转化与融合,进而支撑人文研究、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繁荣人类的数字文明。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王晓光发言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吴国武以“古籍数字化研究探索”为题,以北京大学古籍数字化实验室为例,提出古籍数字化与数字人文“和而不同”,古籍数字化是中国式数字人文建设自主知识体系的内生动力,数字人文为古籍数字化提供了方法启示和实践参照,新时代的古籍数字化建设要推进两者融合发展,学界和业界应重视其研究探索。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吴国武发言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彭智勇聚焦“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介绍了用于文化遗产智能计算的新一代国产数据库系统(Totem),分享了数据共享平台在中国简帛文献数据化、图腾家谱数字化等方面的应用成效。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彭智勇发言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袁晓如以“跨学科可视化设计探索”为题,对武汉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可视化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合作研究进行了对比研究。他认为,面向未来,将会有更具挑战性的数据与可视化任务、新的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场景,需要开发更方便的可视化,提供使用更方便的可视化,以实现可视化的创意和美。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袁晓如发言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敏学聚焦“数智场景商务计算”,介绍了数智商务研究团队、数智场景实验室的架构,并结合成果应用,详细说明了数智场景计算、数智场景商务和数智场景政务等理论研究与实践情况。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敏学发言
与会专家还围绕数字人文与实验室建设、数据要素与治理、家谱可视化以及古籍数字化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王周谊代表北京大学感谢了武汉大学的盛情邀请,他指出学术是天下公器与利器,随着数智化的蓬勃发展,新时代的研究范式正在形成。他期待未来两校有更密切的交流,更深入的合作,汇聚双方力量,为建构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为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持续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王周谊发言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郭琳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北京大学“数字与人文年”的具体实践,她表示两校有着充分的合作空间,数字与人文双向赋能,期待未来筹划更多更实际的合作。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郭琳发言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卿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从理论研究、应用成果、研究范式、实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多学科领域的深度交流,为人文社会科学数智化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开辟了新路径,希望研讨会的思想碰撞能促进两校进一步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为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持续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卿发言
会后,北京大学人文社科数智化研究基地专家、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员、社会科学部相关负责人赴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大数据研究院进行了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现场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珞珈之山,未名之水,情深意切,山高水长。本次活动为双方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为双方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两校将持续深入学习两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促进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与学科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