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速递 > 正文

新闻中心

要闻速递

NEWS

张平文院士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署名文章《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学科交叉探索科技前沿》

时间:2023-11-28    来源:

  • 分享

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张平文院士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署名文章《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学科交叉探索科技前沿》,以下为全文内容。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7日 01版)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已步入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大科学”时代,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发生了巨变,单一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思维模式难以实现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复杂问题的解决,学科交叉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

在“大科学”时代,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强化系统思维,通过理顺各种关系、厘清职能边界,构建更加科学、顺畅、高效的体制机制,为学科交叉探索科技前沿营造良好环境。一是理顺学院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学院和研究机构的职能定位,学院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自由探索式科研为主,研究机构以有组织科研和学科交叉研究为主。二是理顺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家和省部级平台、学校实体和虚体研究机构、异地研究机构等不同类型研究机构的特点和定位,分类探索制定管理办法,谋划成立前沿交叉研究院,建立健全研究机构的管理体系。三是健全学校管理体制机制,通过组建国内合作委员会、成立国内合作部,统筹协调学校国内合作事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很多重大原创性成果根植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具有基础研究和学科综合性优势,要大力推动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研究,探索创新最前沿。武汉大学通过实施“基础学科登峰计划”“学科交叉会聚计划”等,以建强基础学科为支撑,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建立以重大问题为中心的学科交叉会聚引导机制,完善与学科交叉相适应的科研平台高效联动机制、用人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的良好生态;聚焦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积极布局交叉学科专业,培育学科增长点。我们面向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早期文明、国家治理等国家战略急需和前沿领域,组建了现代医学与重大疾病防治、数学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与智能制造、考古与文化传承、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等优势特色学科群,探索交叉领域复合型人才和有组织科学研究的路径;通过“数字人文”方向的交叉融合,推进“新文科”建设,组建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传统优势、测绘遥感等优势学科数字技术优势、信息资源管理等优势学科的桥梁纽带作用,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与跨学科研究团队;以“医学+X”跨学部学科交叉计划为抓手,大力推进“新医科”建设,开展以医学难题为导向的多学科联合攻关,促进医理、医工、医信交叉,在医工融合、医学人工智能、医学遥感信息等学科交叉领域开展前沿探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高校力量。

作者简介


张平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历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常委、副校长等职务,现任武汉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计算与机器学习”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复杂流体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方面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冯康科学计算奖等奖项。2011年受邀在第七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上作一小时报告,2014年受邀在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年会上作大会报告,2018年受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邀请报告,2020年当选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担任学术期刊CSIAM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Mathematics主编,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等十余种国内外期刊编委。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京ICP备050650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