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成果 > 正文

新闻中心

科研成果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数字生态成果前瞻丨数字治理格局研判的理论与方法探索

时间:2022-12-30    来源:

  • 分享


自2020年始,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制并发布“数字生态指数”,今年增加“国际数字生态指数”的研制和发布。国家工程实验室组织研究力量,围绕数字生态这一主题,发表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章,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近日,课题组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第10期发表3篇专题论文,本公众号转载其中《数字治理格局研判的理论与方法探索》,为精简改编版。


乔天宇1,2  李由君3  赵越4  谭成5  张平文1,2,6

1. 北京大学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2. 北京大学 数字治理研究中心

3. 北京大学 社会学系

4. 北京大学 工学院

5. 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6. 北京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字技术变革在微观层面重塑着人际互动,在宏观层面也在重塑着国家间关系,围绕数字治理领域的竞争已成为当下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数字治理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各国(区域)围绕数字治理而形成的新格局状况,已十分紧迫且重要。把握世界数字治理格局,将为我国制定相关数字化发展战略提供现实依据。采取何种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对数字治理格局开展宏观分析与研判,是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数字治理与数字治理格局

数字治理的“两种内涵”和“两重关注”

治理是个综合性概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针对领域不同,其目标及行动原则也存在较大差异。数字治理涉及的领域、内容与实践活动同样极为丰富,由此在概念内涵上存在一定的模糊与混杂。本文采用以下方式理解数字治理的概念。


两种内涵:“通过数字的治理”和“对数字的治理”

“通过数字的治理”,指应用数字技术来提高治理活动效果,侧重数字技术的工具属性,将数字技术视作治理的手段与动能。

强调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建设发展目标,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谋求国际优势地位。

“对数字的治理”,指将数字技术及其应用结果作为治理的对象,通过治理活动来优化数字技术发展及应用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

强调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运用公共政策与相关规制,对数字技术在各领域中的渗透与应用进行有效规范与约束,以促进实现优质、有序的发展。


两重关注:主权国家内部的数字治理和全球数字治理

关注主权国家内部的数字治理。

讨论数字治理问题还不能摆脱主权国家框架和由此建立的世界体系,各国的政治制度、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依然是影响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考察主权国家内部的数字治理需要对一国状况进行全面刻画。

在超越主权国家的层面关注全球数字治理。

数字化发展以促进实现高连通性为主要特征,数字治理有突破主权国家边界的天然趋势;跨境数据流动、数字产品与服务贸易、网络空间安全建设等事务中的诸多问题,涉及各国间的协调与合作。国家间也正在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人才方面展开竞争。这些都表明,数字治理议题不能局限在主权国家内部讨论。

以上“两重关注”并不能截然分开讨论,全球数字治理仍深受国家内部治理的影响。


作为结构模式的数字治理格局

数字治理格局是指围绕“通过数字的治理”和“对数字的治理”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对数字治理格局的研判也可以进一步分为“对国家内部数字治理格局的研判”和“对国际数字治理格局的研判”两个层次。“对国家内部数字治理格局的研判”主要针对主权国家,刻画其数字治理关键要素的发展状态与结构,以及考察这些关键要素与作为数字治理主体的国家间形成的相互作用模式。“对国际数字治理格局的研判”主要关注不同国家在数字治理领域形成的国家间关系结构,并基于对关系结构现状的刻画与分析预判可能的演变趋势。

研判数字治理格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对各国数字治理进行画像,确定我国在数字治理格局中所处位置,明晰我国相对其他国家在数字化领域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将为我国制定未来数字化发展行动战略提供支撑和依据。本文在理论上阐发的数字生态视角,将注重数字化发展与数字治理中呈现出的复杂性特征,考察其中涉及的各种关联与互动,强调从整体性角度把握格局,而非孤立考察各数字化发展主体或要素。


既有数字治理格局研究的“两种视角”

数字治理格局虽为本文提出的新概念,但在过往文献中,已有很多与研判数字治理格局目标相近的工作。既有研究大体上可归为两类:以主权国家为分析单位的个体视角(individual perspective)和以国家间互动为分析单位的关系视角(relational perspective)


以主权国家为分析单位的个体视角

目前,很多研究从数字经济发展实力角度评价主权国家的数字化发展水平。核算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被很多学者和机构作为衡量一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然而近有研究认为,基于GDP框架测算数字经济存在很多局限,很难刻画数字经济发展中复杂性、多样性等新特征。国内外许多机构以构建指标体系并测算指数的方式考察主权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可利用更多维数据综合反映各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数字经济内部多样性。

除数字经济外,还有研究同样利用测算指数的方式,对各国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察与比较。这类指数研究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国家作为分析单位,重点考察主权国家数字化发展相关状况,采用的都是一种国家个体视角。还有研究针对各方数字化发展中呈现出的模式与特征做定性分析,对数字规制模式的讨论即属此类,同样多运用国家个体视角。制定并完善规制体系以促进或规范数字领域相关活动是对数字进行治理的主要手段;比较分析国家在数字规制上的模式异同也是研究数字治理的重要内容。


以国家互动为分析单位的关系视角

以国家间互动作为基本分析单位,刻画一国在多国互动中占据的结构性位置,正逐渐被一些研究应用,属关系视角。国家间互动关系中蕴含着很多国家主体属性不能揭示的信息。国际贸易是国家间互动关系的典型表现,目前相关研究也多围绕国际贸易展开。除产品与服务贸易外,数字领域知识产品的跨国引用或使用也是既往相关研究的焦点,同样体现国家间在数字领域的互动

上述两种视角中,个体视角常用于关注各国内部的数字治理状况,已有相对丰富的成果;关系视角善于判定一国在国家互动网络中所处结构性位置,但目前围绕数字领域的专门探索尚不多见。


既有“两种视角”的不足

在将数字治理格局作为一个整体予以分析上,既有两种视角均显出一定不足。个体视角能对一国状况给出细致刻画和分析,但明显忽略了国家间关系中可能反映出的特征。关系视角尽管能弥补这一缺陷,但又多局限在国家间关系单一层次上,可能会缺乏对国内格局状况的深入理解,也难以把握两种分析单位层次之间可能存在的反馈互动。本文希望阐发一种生态视角(ecological perspective),其在理念上对整体性更加强调,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宽泛的问题领域,能够同时兼顾两种视角的特点,在数字治理格局研判上更具优势。


数字生态视角下的数字治理格局研判

数字生态视角

生态视角及其关注

生态是一个用以描述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关系的集合概念,指在一定范围内各类生物有机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有机体与影响它们发展的自然或人造环境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对各种关联性的关注是生态视角最显著的特征。

生态学关注不同层次上的生物组织及其中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生态首先要给定关注的范围与层次。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与生态系统生态构成生物生态学重点关注的不同层次。对生物集聚现象的关注以及从互动角度理解聚集并解释新群体形成也是生态学思路的一大特色。在一定生态层次上,生物体集聚现象可能十分明显。个体生物聚集成群。不同种群间也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实现物种间共生,最终导致更大规模生物群落的出现与进化。现代生态学在方法论上倾向于整体论,而非还原论。在生态组织层次的各尺度上,都存在独特的、不可还原的涌现属性。现代生态学主张不应仅仅孤立地考察各个部分,要以一种更现实的方式分析构成整体的各部分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同时也对跨层次间相互作用予以关注。生态研究十分重视各种动态和演化进程无论种群,还是生物群落,都是在动态中形成并演化的。无论生物体间的竞争与合作,还是作为开放系统的生态单元与环境间发生的各种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也都是随时间而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以上讨论涉及的生态视角关注可归纳为5个方面:

1. 关联性,即重点关注主体之间、环境要素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而非孤立地考察主体或要素;

2. 层次性,生态学将属于不同层次的多种关系类型,甚至多层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都纳入视域予以综合研究;

3. 聚集性,关注由主体间互动而带来的新集聚或新主体形成现象;

4. 整体性,突显对有机整体及涌现属性的关注,避免落入还原论窠臼;

5. 动态性十分重视各种动态及演化进程。

生态视角被其他学科广泛借鉴,不仅应用在对自然界的研究中,相关理念也影响着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曾提出过“人类生态”(human ecology)概念,主张运用生态视角研究人类社会。他认为,研究人类生态与研究自然界生态类似,也是要考察“人类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该理念引领下,以帕克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开启了美国本土社会学对工业社会的研究进程。


数字生态视角及其应用

数字生态视角是生态视角在研究数字化发展中面对新现象与新问题时的自然延展,也是一种研究数字治理格局的重要理论视角。数字化显著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及特征,数字技术的作用下的人类活动空前连通与复杂,高度连通和复杂互动下的社会经济系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呈现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状态。数字生态的理论视角将承袭生态研究中关注关联性与整体性的特点,会把数字化发展及其影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考量。

除理论启发外,生态研究已发展有一套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工具。应用数字生态视角研判数字治理格局,借鉴这些方法与工具也十分必要。


数字生态视角下数字治理格局的研判方法

数字生态视角下对各国数字化发展与数字治理整体状况进行画像并给出评判。评判围绕4个方面展开:

1. 数字基础,是开展数字治理的基本条件;

2. 数字能力,与数字治理能取得的成果与效能高度相关;

3. 数字应用,数字技术在具体场景中落地的体现;

4. 数字规制,作为“对数字的治理”手段,同时也构成了影响数字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针对这4个维度做更细致的操作化与测量,搭建了包含10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进一步,从28个数据源收集了41个国家的数据,测算数字生态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上述要素的相对发展水平,可进一步区分各国数字化发展的驱动模式。还可通过对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识别数字生态耦合的结构性特征。通过分析发展模式与数字规制体系之间的相互建构,可更深入理解各国内部数字治理格局呈现出的差异。

数字生态视角下分析各类主体间关系及关系间的互依结构。近年来,网络分析方法被更多运用到生态研究中。数字生态视角下的数字治理格局研判也可借鉴相关思路。通过收集能反映国家间互动的关系网络数据(如数字贸易、数字治理相关协定等),运用相关网络分析工具,呈现国家间互依的结构性特征,并推断各国所占据的生态位。这将有助于形成关于国家间存在竞争甚至冲突,抑或合作联盟等的生态性判断。

图1以针对中国、美国、欧盟(以下简称“中美欧”)为例,给出了一个应用数字生态视角研判数字治理格局的基本技术路线。研究可分为中美欧内部数字治理格局研判和中美欧国际数字治理格局研判两大部分,前者着重针对国家数字化发展与数字治理整体状况进行画像,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家状况加以对比,后者着重分析国家间互动结构及总结中美欧三方围绕数字领域呈现出的互动模式。


图1 中美欧数字治理格局研判技术路线


总结与展望

目前世界各大国围绕数字治理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研判当下数字治理格局紧迫且重要,将为中国更好参与世界数字治理指明方向。本文首先从“两重内涵”和“两种关注”的角度阐述了对数字治理的理解,回顾了既有研究的“两种视角”,并指出这两种视角在把握数字治理格局的整体性上存在一定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研判数字治理格局的数字生态视角,该理论视角受生态研究启发,对数字化发展中的关联性、层次性、聚集性、整体性与动态性更为关注。

与既有相关研究比较,应用数字生态视角研判数字治理格局,优势至少体现在4个方面:

1.数字生态视角契合数字时代高度互联、复杂互动的总体特征。

2.数字生态视角将能关联更宽阔、广泛的问题域。

3.数字生态视角将提供一些适当的理论概念,帮助研究者更有穿透力地捕捉关键问题,理解数字治理格局。

4.数字生态视角还可有效提示研究者关注数字时代风险。

数字生态视角下的数字治理格局研判是一项典型的具有“宏观关照”的研究工作。希望后续针对中美欧数字治理格局研判的工作能成为本土社会科学宏观量化研究的一项有益尝试,为国家制定相关数字化发展领域战略提供科学的现实性依据。


乔天宇 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技术社会学、数字社会与数字治理、计算社会学等。

张平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CSIAM-AM主编。主要从事复杂流体多尺度建模与计算、自适应方法、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理基础等方面研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冯康科学计算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曾任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大会邀请报告人。


文章源自:

乔天宇,李由君,赵越,谭成,张平文.数字治理格局研判的理论与方法探索.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0):1365-1375.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20729001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京ICP备050650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