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速递 > 正文

新闻中心

要闻速递

NEWS

破局・新生|李若教授专访:北太天元打破30年垄断,国产科学计算软件崛起之路

时间:2025-03-31    来源:

  • 分享

破局·新生

李若教授专访:北太天元打破30年垄断,国产科学计算软件崛起之路

引言:

3月27日,北京大学视频号官方发布对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核心成员李若教授的重磅专访,首度揭秘中国首款自主可控科学计算软件“北太天元”的诞生密码!面对美国MATLAB“卡脖子”危机,李若教授带领团队以“核潜艇式”攻坚精神,从“0”构建国产科学计算软件内核,实现国内工业软件底层计算环境全面迁移。

视频直击

从 “一张照片” 到百万行代码的逆袭


1C3AC

“这就像仅凭一张核潜艇照片去造真正的核潜艇——我们连‘拼图碎片’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访谈中,李若教授动情回忆2020年MATLAB被禁用时的至暗时刻。面对美国生态级垄断工具断供,团队以“硬核突围”的决心,在3年内攻克科学计算软件内核的“根技术”,成功研发出北太天元科学计算和系统仿真通用软件,让中国科研命脉重归自主掌控。


破壁之路

四大核心突破彰显中国速度

B9E0

核心技术自主化:打破垄断,构建国产科学计算新生态

面对MATLAB在科学计算领域的长期垄断和技术封锁,北太天元团队深知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性。通过自主研发的解释器和调试器,北太天元在运行效率、提示友好性和跨平台支持方面表现出色,为用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编程体验。更重要的是,北太天元在科学计算内核等关键领域实现了“根技术”的突破,提供真正国产自主可控、优质可靠、安全可持续的操作运行环境。它不仅为国产软件提供底层计算引擎与环境,还支持高校、企业无缝迁移科学计算软件计算环境。目前,已有300余所高校30余家行业企业通过合作形式开始使用北太天元,软件用户群体已超过5万人。

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北太天元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展开合作,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以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数学和应用研究”重点专项《面向智能汽车研发需求的科学计算与模拟仿真软件》项目为例,北太天元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智能汽车系统仿真模块,目标是支撑60+应用场景的模拟仿真。这一合作不仅验证北太天元在工业应用中的硬实力,也体现其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共振效应。通过与高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北太天元能够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

生态突围:从教学到航天的星辰大海

北太天元致力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计算生态体系,涵盖教育、科研和工业等多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北太天元已与多所高校合作,将其引入课程教学,并完成部分教材的替换。在工业应用方面,北太天元不仅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还在航空航天领域关键系统研发中发挥作用,助力大国重器“去西方化”。此外,北太天元通过与华为、统信、麒麟、龙芯、摩尔线程、杉树科技、国家超算平台等软硬件厂商的适配认证,正在建设基于国产操作系统与硬件环境之上的中国科学计算生态体系,为国产科学计算软件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兼容性与平滑过渡:确保科研与生产的连续性

“我们要让用户几乎无感地完成国产替代。” 为了降低用户从MATLAB等国外软件向国产软件迁移的成本,李若教授团队独创兼容层技术。北太天元实现全面兼容MATLAB,支持95%以上的.m语法/脚本文件迁移、内置1400个以上核心函数、覆盖21种关键数据类型。北太天元通过了自主可控测试,对标 MATLAB 主体模块替换率为83%,可确保科研计算与工业生产的平滑过渡与业务连续性,有效化解关键技术“断供”风险。

从被“断供”到实现国产科学计算软件的崛起,北太天元团队始终践行着脚踏实地、逆数而行的精神,用2000个日夜书写了中国科研的尊严。正如李若教授所言:“只要不停地去尝试和付出心血,总有一天就可以把这些事情慢慢都做好!”这句话不仅是对团队坚持的写照,更是对科学家精神的诠释。

173DA

文章来源:北太振寰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京ICP备050650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