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速递 > 正文

新闻中心

要闻速递

NEWS

杨超教授:超算人的一颗“澎湃红心”

时间:2021-06-18    来源:

  • 分享

2021年5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校内机构)副主任杨超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肩负起更重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中国超级计算领域的领军人才,杨超对中国共产党始终葆有澎湃激情。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接受了《光明日报》的采访,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位北大科研人的内心世界,感悟北大人爱国爱党、矢志不渝的赤诚情怀。



初心澎湃

—— 在大钊精神指引下

“我高中就读于河北省唐山一中,她的前身——直隶永平府中学堂是李大钊先生的母校。中学期间耳濡目染,从大钊先生的伟大事迹中初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的艰苦历程。3年前我调入北大工作,又来到大钊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不禁思索,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我是不是应该更积极追求进步?”5月26日,在发展杨超入党的支部大会上,他深情回忆入党初心。

F80E

杨超在支部发展大会上

北大宣传部摄

在支部大会上,杨超还提到2019年10月1日这个令他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他作为北京市科技创新代表受邀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光荣与梦想激荡、历史与未来交融的时刻,我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仅应该持续做好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本职工作,更应该接受时代的召唤,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大业贡献更大力量!”此后不久,杨超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培养过程中,北京大学党委转变思路、积极引导,全方位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入职北大后,学院党委书记胡俊老师多次与我交流,了解我入职后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帮我解决实际问题,我参加校、院两级党委组织的形式多样活动,也认识了很多不同院系、不同领域志同道合的老师,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融入了北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杨超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发展青年教师党员,北京大学党委建立了校领导一对一联系青年教师制度,校长郝平是直接联系杨超的校领导。在党员发展大会上,郝平指出,在建党百年之际,杨超被党组织接收为预备党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党组织而言,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勉励杨超在科研攻关上再接再厉,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承担起新时代北大人的光荣使命。


攻坚克难

—— 在计算前沿结硕果

杨超的一天,从早晨7点开始至午夜12点结束,中间并不能清晰地区分工作和生活的时间。

“我一向没有加班的概念,我喜欢我的研究工作,愿意沉浸其中,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在调入北大之前,杨超在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学习、工作了15年半,他的导师孙家昶先生是我国并行计算领域的老前辈。“孙老师是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经常和我分享作为老一辈科学家的往事,老先生们的爱国情怀给我很大的鼓舞。”杨超说。

杨超从事的超算研究,即超大规模并行计算,是高度前沿的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领域的交叉。“这些年,我参与了不少与国产超级计算机研制、开发和应用相关的重要课题,我们研发的超大规模可扩展并行算法、国产高性能扩展数学库和高性能基准测试优化软件提升了我国在超算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杨超说。

2016年,杨超与合作者完成的“千万核可扩展非静力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的应用成果,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上千万处理器核心下偏微分方程的高效求解和应用。这一成果获得了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为我国实现了该奖项设立29年以来零的突破。这之后,杨超屡获重量级奖项,2021年4月21日,他站在了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的颁奖台。

谈到获奖感受,杨超认为自己的心态没有什么变化:“这些奖项是对我们一些阶段性工作的认可,这些工作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我们会持续做下去,争取做得更好。”杨超还告诉记者,王选先生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和满腔热忱的爱国情怀都很值得我学习。”他希望自己能够循着王选院士的脚步,在超算领域不断攻坚克难,再立新功。


寄语青年

—— 在时代潮头做先锋

做一名“四有”好老师,是杨超对自己的要求。“教书是本职,从不是负担,我和学生教学相长,经常彼此碰撞思想火花。”杨超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他会提前规划好给学生讲解的内容,同时非常重视学生反馈。

“我不认同现在很多人说的90后、00后青年人都是‘佛系青年’,崇尚‘躺平文化’。”杨超说,“每一代的学生都会带有一些时代烙印,他们都是好苗子,要善于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杨超喜欢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无论多忙,他都愿意抽出时间与学生交流科研进展,并通过聚餐、看电影等方式提升团队凝聚力。“我一直坚信一个原则,就是既要做学生的良师,也要做他们的益友,这是最有效发挥集体能力的一种方式。”杨超说。

“我对中国科技的明天充满信心。”杨超总是告诉学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席卷全球,正在重塑当今世界格局。“当下正是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青年学子要在新时代的潮头敢当先锋,不做过客!”在采访的最后,杨超这样寄语青年一代。

933B

杨超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校内机构)副主任

杨超主要从事与超大规模并行计算相关的模型、算法、软件和应用研究,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领域的交叉,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在学界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作为第一获奖人与合作者于2016年获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奖——“戈登•贝尔”奖(ACM Gordon Bell Prize),为我国实现了该奖项设立29年来零的突破,此成果入选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此外,杨超还获得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CCF-IEEE青年科学家奖等奖项并曾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多个国内科研机构和国家级项目的技术咨询专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京ICP备050650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