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字生态与数字治理 > 数字生态指数大会 > 2021 > 正文

数字生态与数字治理

2021

2021

圆桌论坛实录|数字转型期,重庆人才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1-12-16    来源:

  • 分享

10月16日,由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办的“数字生态指数(2021)发布会暨重庆市数字经济开放论坛”在渝成功举办。会议特邀数字经济领域嘉宾开展了以《数字转型期,重庆人才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的圆桌论坛讨论。

圆桌论坛:数字转型期,重庆人才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主持人

曹广忠 北京大学城市与经济地理系系主任、教授、博导

论坛嘉宾

王璞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处副处长

王广州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肖利华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研究院院长

冯骏 数字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熊垠州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常务副总裁

6C6B3

▲圆桌论坛现场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文章约3000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曹广忠:数字技术创新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变化,也给每个城市的发展、人才储备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数字时代人才建设是根本,下面我们开始对话,让大家在观点的碰撞中讨论。

王广州:人才确实是一件大事。《天下无贼》里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中国是人口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这些年随着教育、就业和健康各方面的发展,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积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进入人口的负增长,我们不是担心负增长,而是担心快速的负增长,在中国,老龄化是否会影响创新活力还未可知,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熊垠州: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数字化转型产业从区域布局上来讲,重庆是相对落后的。有这样一个背景,中国的天然气行业,计划经济色彩非常浓,直到目前我们仍落后发达国家大概40-50年的市场化进程。在推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正好面临数字化转型,对我们公司而言,以至于对中国天然气市场化建设而言,有了新的机遇,那就是人才。未来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可能具备数字化能力的人才,可能会成为更加普遍的企业用工的标准。但是相应的教育体系该怎么搭建?员工入职以后在职期间的职业教育,全生命周期的教育该怎么体现?如何看到人才培养带来的定量化的效益?这是很难测算的。

肖利华:我们谈数字化转型,大部分讲到的是专业化人才、跟行业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以及更顶尖的数字化领袖。先说面向未来的数字化领袖,我们跟北大、清华、交大、长江商学院、浙大等顶尖学校在联合培养,同时和各行各业领军企业一起去思考,去碰撞。前面培养的几期学员效果非常不错,希望他们最终能够调动企业或者政府的资源。再说底层板块,所谓科技型的研发、AI、云大物移智,阿里集团18万人,70%以上都是工程师,我们的达摩院都是全球顶级的科学家,这个板块的人才,更多的需要全球招聘。同时,人才要讲AI和BI合壁,真正要懂业务,懂商业,要与行业企业结合起来。

冯骏:数字重庆是大数据领域的市属国有企业,各行各业对数字重庆公司在帮助社会、政府、国有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方面都有很多期望。实际上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才奇缺,特别是重庆,人才缺口非常大。我们不仅需要某一专业领域的人才,还需要综合性的,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需要懂数字技术的人才,也需要行业内专业知识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般的中小企业没有技术支撑去做人才去培养和成长,很难内生培养。所以如何跟专业对口的高校建立比较融合的人才培养培育机制,是企业亟待解决的。所以今天我希望听到各位专家对解决这种成长型的、正在发展的企业,在人才方面会遇到的痛点难点的问题给予的解读。

王璞:非常感谢北京大学来重庆设立大数据研究院,推动重庆和整个西部的发展。北大与重庆签约才一年的时间,落地快,见效好,是非常好的势头。作为府部门的一个工作人员,人才政策我简单汇报一下。上个月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总书记提了几个方向。

第一,提出目标。为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提供人才支撑。重庆的科技创新人才工作要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这是我们的目标。

第二,战略问题。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了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要建立人才高地和创新中心。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要求成渝建立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三,路径问题。总书记在会议上说要改革,要激发活力。前几年重庆非亮眼 的名片是房价低、网红经济、美食,现在应该多几个新方向去吸引人才。第一是平台,2017年引进科技资源行动计划,引进了不少高校院所,其中以北大为代表,注册以来半年的时间,发展的有声有色,使得整个重庆的创新氛围特别好,这样的平台我们重庆还要继续做,而且还要发展好。第二,用环境把人才留住。重庆在医疗和教育方面是有优势的,把资源用起来,为留下的人才服务,政府应该集大家的力量一起做好这些事情。第三,产业的蓝海。怎样把蓝海用好,把成果转向应用场景,很希望听到各位专家的指点。去年重庆拿到人工智能试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但是还得继续努力。

主持人:我的专业是城市地理和城乡规划,这两年明显感觉到国家和各地方政 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现在连续多年人口生育率都在1.6徘徊,呈下降趋势,所以各个地方开始制定政策吸引人口。恰逢技术升级快速的时代,各种人才大战的政策也纷纷出台。

第一,我们讲数字生态,生态是一个系统,人口人才也是一个系统,系统化的思维不能丢。既要有技术人才的配套,也需要服务人才的配套。

第二,在技术快速革新和人才迭代的时代,一个城市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它发展模式。城市群内部可以借力,可以借技术,借人才搞创新,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组合模式和合适的出路去做,这比下大工夫盯人才的比例指标更有效。

第三,人才的成长和流动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本地人稳下来和走出去交流都是好事,重庆有很好的基础,这么多高校,这么多技术基础,应该让人才流动起来,让人才成长起来。

王广州:我觉得重庆最近十年,比上一个十年好得多。老百姓是用脚投票的,重庆、四川、贵州、湖北,这十年不仅是正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很快,达到了11%,所以我觉得政策导向、发展环境、人居环境等基础数据非常说明问题。

熊垠州:关于人才的话题,除了从教育体系、企业培养的角度谈,与自身而 言,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当时黄奇帆市长在重庆一件 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笔电产业的落地,带来了一大批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和企业 在本地开发。所以我认为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支持的过程中,产业本身是最为关键的。

肖利华:第一是要找定位,第二要走出去,第三要请进来。重庆有很好的高校资源优势,找到定位之后,去全球寻找龙头产业的领军人物,很快把活动搞起来了。比尔盖茨的一句话,我非常认同,他说“对未来一到两年的预期总是太乐观,对五到十年的预期太过保守”,很多基础科学急不来的,我觉得要有耐心,要尊重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

冯骏:第一个,重庆的定位是什么。像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已有很大积淀,可以去做数字产业化这些事,而像重庆这种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的城市,其实重点还是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下功夫。第二,在人才分级分类之后,更重要的是产业生态的建设,比如说在一个城市内平台型企业需要什么人才,研究型的高校,科研机构需要什么人才,还有做应用的、做场景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和侧重。

王璞:我从科技局的角度,讲讲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首先,这几年引进这么多科技资源之后,接下来就要讨论怎么服务、怎么高质量发展。我们初步的思路是做精准施策,把引进的高校分类别,遴选一些实在的需求,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牵引性,能够把人才工作从点上去拓展开。第二,摸清需求之后,做精准支持。即一企一策、一团队一策,一对一地做重点支持。能够切中要害,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能够真正让落地的这些机构享受人才政策的实惠性。第三,刚刚提到的营商环境的打造和人才政策是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各个部门的联动,也希望通过多个部门的联动联合,能够找准需求,制定政策然后落实下去,能够让人才政策真正发挥作用。

主持人:连续两年的数字生态指数发布,能看到重庆对于数字生态领域人才的大力支持。数字生态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现象,也是一个趋势。以端正的态度来迎接数字时代,拥抱数字经济,主动融入数字生态,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也应该是面向未来应该有的姿态。那么怎样去拥抱数字经济,去融入数字生态呢?我们要根据发展趋势来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希望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每个人,也衷心的希望每个城市都能够正视挑战,主动调整人才人口的政策,成渝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谢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京ICP备050650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