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速递 > 正文

新闻中心

要闻速递

NEWS

从“出国取经”到“科技自立”|实验室核心成员卢朓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

时间:2025-08-09    来源:

  • 分享

本文素材源自《中国科学报》专访

近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核心成员、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基础软件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太振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朓老师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分享了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北太天元”的研发历程与成果转化心得。作为一款实现国产替代、打破欧美技术垄断的“利器”,北太天元的成长轨迹,不仅彰显了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担当,更延续了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的精神血脉。

历史的回声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52位优秀学者肩负使命,踏上赴美求学之路,他们中,就有后来在应用数学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应隆安先生。作为首批公派赴美访问学者,应先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祖国的赤诚,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归国后不仅在无限元方法、双曲型守恒律方程等领域创下原创性成果,更以“把课堂变成学术探讨场”的理念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用一生践行着“科学报国”的初心。

应隆安

四十余年后的今天,当“卡脖子”的技术封锁再次袭来,一群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接过了应隆安等前辈的接力棒。2020年6月,美国MATLAB软件对国内高校的突然禁用,让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这一“工业粮食”的自主可控问题,摆到了中国科研界的面前。正是这场“技术警醒”,让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李若、卢朓团队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科学计算软件”。

卢朓

以初心致匠心

“我们希望北太天元可以成为工程师、科研人员、学生们的好帮手,比如帮助学生减少死记硬背的负担,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等综合能力”。

——卢朓

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的联合支持下,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李若、卢朓团队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北太天元的雏形开发。2021年除夕夜,卢朓正因解决了一个软件缺陷而兴奋不已,他给李若发去消息后,对方很快回信并点了赞,还提醒他“今天是大年三十,早点回家吃年夜饭”,卢朓看看手表才发现当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回家吃了口年夜饭后又继续投入工作。这样的坚守,正是应隆安先生当年“一年当作两年用”钻研精神的当代延续。

从仅有输入框、执行按钮、输出框的1.0版本,到如今迭代至4.0版本,北太天元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务实创新”的底色。软件命名源自中国古代“天元术”,既呼应了传统数学智慧,更承载着“让中国技术服务中国需求”的期许。

以开放促生态

“在这份适用技术名单里,我们是唯一一款被指出可以替代MATLAB的软件。”

“这些‘利器’大多掌握在国外人手里,我们只有开发自己的第四代编程语言,才不会受制于人。”

——卢朓

破解“卡脖子”难题,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构建自主可控的生态体系。北太天元选择了“核心闭源、插件开源”的路径:核心代码保持闭源以保障持续研发动力,插件开源则鼓励用户将科研成果融入软件——河北师范大学团队利用开源插件开发的图像处理工具,复旦大学老师研发的矩阵函数运算新算法让软件运算速度超越MATLAB,这些实践正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生动注脚。

目前,北太天元已在300余所高校、百余家企事业单位投入试用,2025年6月,其技术专利产业化项目更入选北京市首批专利转化运用十大优秀案例,成为国产科学计算软件领域的标杆。这背后,是团队带着多台装有不同系统的电脑奔波测试的执着,是用户从1.0版本一路陪伴的信任,更是对“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深刻践行。

以传承续新篇

“软件的推广需要双向奔赴,开发者和用户反复沟通交流才能共同把软件做好,当这个软件发展成熟了,形成了开放协同的软件生态,它将具备自生长能力,实现可持续的自主发展,但这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卢朓

从应隆安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留学取经”归来报效祖国,到李若、卢朓团队在技术封锁中突围攻坚,变化的是时代课题,不变的是“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正如卢朓在B站科普视频中所说:“科普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还能让更多公众了解到关键的技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如今,北太天元正以开发者大赛、产学研协同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加入国产软件生态建设。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正如应隆安先生当年突破学术壁垒的坚持,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自主创新的“中国天元”,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从“卡脖子”到“国产替代”,北太天元的诞生与发展,是爱国精神与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李若、卢朓团队以应隆安等前辈科学家为榜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我们谨以此文,致敬应隆安先生和他那一代人的家国情怀,也向所有正在书写“科技自立”新答卷的同路人致敬!

扫码直达“北太天元卢朓”

若你也关注国产软件的发展,想了解更多北太天元的故事与科学知识,欢迎关注卢朓老师的B站账号,一起见证国产技术的成长,为自主创新助力。

文章来源:北太振寰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京ICP备050650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7 号